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小说txt下载,长篇,王建朗,无弹窗下载

时间:2018-12-18 21:47 /青春小说 / 编辑:燕国
有很多书友最近在追一本叫做《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》的小说,是作者王建朗写的一本现代军事、史学研究类型的小说,小说的内容还是很有看头的,比较不错,希望各位书友能够喜欢这本小说。[26] 王先明:《近代绅士: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》,第238页。 [27] 谢放:《“绅商”词义考析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1年第2期。 [28] 马

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

作品字数:约96.5万字

连载情况: 已全本

作品频道:男频

《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》第85部分

[26] 王先明:《近代绅士: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》,第238页。

[27] 谢放:《“绅商”词义考析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1年第2期。

[28] 马:《“绅商”词义及其内涵的几点讨论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1年第2期。

[29] 邱捷:《清末文献中的广东“绅商”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1年第2期。

[30] 侯宜杰:《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改革风——清末立宪运史》,人民出版社,1993,第245页。

[31] 林增平: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湖南出版社,1991,第215页。

[32] 耿云志:《收回利权运、立宪运与辛亥革命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1992年第2期。

[33] 李宗一: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清末收回利权运中的作用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982年第6期。

[34] 林增平: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第215页。

[35] 费正清、刘广京编《剑桥中国晚清史》下卷,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85,第489页。

[36] 王先明:《近代绅士: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》,第213、225页。不过,也有个别学者指出对收回利权运中“普通民众的参与程度不容高估,光绪三十三年王廷扬致函沈瓞民称:‘如此大风,不知者尚多,即知者亦莫名其妙,毫无觉。以不知他办(指英帝国主义者办路)之害,并未知铁路之利故也’”(沈瓞民:《浙江拒款保路运的群众斗争及其他》,《浙江文史资料选辑》第2辑,1962年,第29页)。参见苏全有《对清末利权回收运的反思——以邮传部收回京汉路为个案》,《历史学》2008年第6期。

[37] 尹铁:《晚清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问题》,《浙江学刊》2007年第4期。

[38] 林增平: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第212页。

[39] 详见林增平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第212—213页。

[40] 《湘路纪事》,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·辛亥革命》第4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57,第548页。

[41] 参见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研室编《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》,湖北人民出版社,1981,第494、498页。

[42] 川省工商业不发达,川路公司不得不采取独特的招股办法,股本来源有四种,即认购之股、抽租之股、官本之股、公利之股,其中以租股为大宗,涉及广大的自耕农与佃农。因此,川汉铁路集股社会面广,成效也较为可观。

[43] 《四川保路运史料汇纂》,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,1994,第362页。

[44] 《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》第24、16期,转引自鲜于浩《试论川路租股》,《历史研究》1982年第2期。

[45] 详见桑兵《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迁》,学林出版社,1995,第257页。

[46] 详见桑兵《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迁》,第255—256页。

[47] 凡将:《十年以来中国政治通览·通篇》,《东方杂志》第9年第7期(纪念增刊),1913年,第94页。

[48] 李恩涵:《晚清的收回矿权运》,第69—70页。

[49] 李庆芳编《山西矿务档案》,晋新书社,1907,第85页。

[50] 《记皖绅争铜官山矿案事》,《东方杂志》第6卷第5期,1909年,第109—110页。

[51] 汪敬虞编《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》第2辑下册,科学出版社,1957,第755页。

[52] 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等编《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,1981,第291—292页。

[53] 宓汝成编《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》第2册,第759页。

[54] 宓汝成编《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》第2册,第758页。

[55] 《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》,第494页。

[56] 《报》1909年11月28,转引自林增平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第212页。

[57] 粟戡时:《湖南反正追纪》,湖南文献委员会编《湖南文献汇编》第2辑,上海书店,1996年影印本,第31页。

[58] 林增平:《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》,第216页。

[59] 宓汝成编《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》第3册,第1206页。

[60] 廖伟章:《广东人民参与收回粤汉路权斗争的经过及其作用》,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85年第2期。

[61] 章开沅等主编《苏州商会档案丛编》第1辑,第767页。

[62] 章开沅等主编《苏州商会档案丛编》第1辑,第769—770页。

[63] 宓汝成编《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》第2册,第844页。

[64] 《清德宗实录》卷579,中华书局,1987,第15页。

[65] 关于清末的借款修筑铁路问题,近十年来史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其有两面:除了为帝国主义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创造了利条件之外,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,即促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。另外,在当时民间集资严重不足、政府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,借债筑路不失为可行的方式之一。参见张九洲《论甲午战清政府的铁路借款》(《史学月刊》1998年第5期)、孔永松《晚清铁路外债述评》(《中国经济史研究》1998年第1期)、张华腾《晚清借债筑路活的再评价》(《殷都学刊》2005年第2期)。

[66] 墨悲编《江浙铁路风》第1册,“两省拒款函电”,中国国民中央委员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,1968,第7页。

[67] 墨悲编《江浙铁路风》第2册,“两省拒款函电”,第31页。

[68] 章开沅等主编《苏州商会档案丛编》第1辑,第799页。

[69] 墨悲编《江浙铁路风》第1册,“两省开会纪事”,第5页。

[70] 章开沅等主编《苏州商会档案丛编》第1辑,第785—786页。

[71] 墨悲编《江浙铁路风》第1册,“开会认股汇记”,第31页。

[72] 《政艺通报》卷5,1907年,第4页。

[73] 墨悲编《江浙铁路风》第2册,“廷寄奏章”,第3页。

[74] 宓汝成编《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》第2册,第866页。

[75] 《建立川汉铁路商办公司建议书》,转引自章开沅、林增平主编《辛亥革命史》中册,人民出版社,1980,第473页。

(85 / 183)
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

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·晚清卷(出书版)

作者:王建朗 类型:青春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